安博体育新闻
安博体育- ANB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12年开始独立运行。是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的正处级社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及药物滥用等产品的上市后安全监测工作,具体职责包括:承担上市后监测技术支撑,系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及药物滥用数据的收集、分析、反馈与上报;推进监测方法研究与交流,提升科学监管能力;面向生产企业、医疗机构与公众开展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及科普宣传;通过专业化监测网络,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这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我们始终秉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用药环境。
一是信息收集全国领先,全省共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3万余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9万余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3万余份,药物滥用监测报告1万余份。个例报告数量、风险信号报告及被采纳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监测数据利用度持续提高。定期分析季度、年度数据,提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风险信号分析等报告26份,完成国家中心委托法莫替丁等6个药品品种的安全性评价,弹簧圈等2个品种的重点监测年度工作,多措并举提升监测评价能力。三是风险处置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制定《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闭环处置工作程序》《山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个例报告表审核评价标准》等,规范风险传递和风险报告评价。四是风险预警效能有效提升,精准服务安全监管。及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聚集性信号,报送风险信号百余个,助力国家药监局修订宫炎平制剂说明书,主动服务产业发展,指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全面服务公众安全,促使企业主动召回4款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将右美沙芬纳入二类管理。五是监管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参与项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警戒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7项、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课题2项,监测评价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六是科研成果转化成效突出。实施哨点科研支撑计划48项,11项指南标准或技术规范在省局发布。创新利用UDI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及快速反馈智慧管理平台,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七是联合共建迈出新步伐。与青岛大学、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等单位共建4个药物警戒及数据分析利用实践基地。联合编辑出版国内首个书网融合《药物警戒》教材,推进药物警戒学科建设。八是深化科普宣教教育。成功承办2024年全国暨山东省“5·25爱肤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持续开展“监测护航”“百店千村”科普宣传,新建150家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征集优秀科普宣传片,提升公众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意识。组织14次专业技术培训,宣讲法律法规、监测技术。举办中药药物警戒沙龙、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推动警戒能力提升。2024年,中心各项工作均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表扬。
2025年,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继续按照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省局决策部署,强体系、提能力、防风险、保安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建设。同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持有人药物警戒规范化,提升医疗机构警戒职责履行能力。二是以风险防控为主线,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创新药械、疫苗、特殊药品等重点品种监测评价,有效开展风险防控,强化聚集性事件预警。三是加强科研制度建设,实施科研成果集成化管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引领高质量发展。四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工作模式,推进药物警戒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利用专业技术平台,拓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支持,服务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深化科普宣教;做好科普微视频制作和征集工作,提高公众药械化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科学监管、服务发展“两大能力”,确保药品安全。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安全风险。一是通过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首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并消除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系统的监测,可以迅速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二是通过监测促进合理用药,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药物、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提高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通过监测支持药品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也是药品监管部门评估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药品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的安全性问题,保护公众健康。四是通过监测推动医学进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仅关注个体患者的安全,还致力于揭示药物作用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深层次规律。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深入研究,可以推动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医学理论的不断进步。
应该如何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呢?一是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要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和疗程用药。要了解说明书中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弄不懂时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二是服用药物后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先停止使用药物,及时去医院诊治。此外,多学习安全用药知识。为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我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在全国安全用药月、“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广泛开展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活动。二是在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建设了300家“监测护航”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便于公众在日常购药或者诊疗时,了解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三是在省药监局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药物警戒科普宣传小知识。
对合理使用有三点建议:一是严控源头安全,通过医院、药店或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电商平台购买,可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核对产品注册证号。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器械,区分“械字号”与“健字号”,避免混淆。二是规范操作与维护,在使用医疗器械时,要谨遵医嘱,并仔细阅读说明书和标签,特别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内容,千万不能盲目使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伤害。比如呼吸机湿化器加水需使用纯净水,使用血压计时,要特别留意校准,若未能按时校准,可能导致测量误差,进而影响对血压的判断与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严格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如定期清洗制氧机滤网,定期更换隐形眼镜盒)。三是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一旦察觉到不适状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该医疗器械。与此同时,要迅速与产品售后客服取得联系,详细说明情况,寻求专业指导;也可直接咨询医生,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来应对,以免对自身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比如使用面膜或者防晒产品后,有的人面部会出现瘙痒、刺痛,这就是发生了化妆品不良反应。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很多,除了常见的皮肤瘙痒、灼热感、紧绷感,出现红斑、丘疹、水肿等外,严重时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渗出等,甚至系统性损害,如肝肾功能异常等。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消费者使用的是合法化妆品,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消费者自身体质或皮肤敏感等原因对所用化妆品或其中的某种成分过敏,从而引发不良反应。比如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应使用成分相对简单的儿童化妆品。再比如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功效型产品。第二种情况是部分消费者没有认真阅读化妆品的标签说明,没有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使用化妆品。比如在使用染发类化妆品之前,没有按照要求做过敏测试,导致染发后出现过敏症状。再比如有的面膜标签上写的是20分钟后清洗,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清洗掉。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有可能使用的化妆品确实存在问题。